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中文

对外汉语新闻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Date:2013-08-16 15:44 From:liqian 【Print】 【Closed】 【Collection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根本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
 
  目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①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②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③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补充:
 
  1.几个概念的区别(指南P32)
 
  母语:从亲属角度,一般知本民族的语言。Mother tongue
 
  外语:从国别角度,一般指外国语或者外族语。 Foreign language
 
  第一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尽管有些时候,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并不是他的母语或本族语。First language
 
  第二语言(03年术语解释):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2.第二语言教学包括(00年术语解释):
 
  ①中国人学外语;
 
  ②少数民族学汉语;(01年选择)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外国华侨的汉语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因为少数民族同属中华民族,同属中华文化。外国华侨在国外出生、成长,受外国文化影响,同中华文化有巨大差异,会造成汉语学习、运用的障碍。
 
  ③少数民族学外语;
 
  ④外国人学中文(即对外汉语教学)
 
  3.“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
 
  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所以应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培养交际能力,而不是大量讲理论。
 
  ②教学内容
 
  语言学:
 
  A.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96年填空)
 
  B.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C.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要掌握言语技能,主要是掌握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受语用规则、语言规则制约。
 
  D.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文化要素;国情。
 
  ③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
 
  ④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⑤教学技巧:……
 
  4.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
 
  ①正确处理言语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②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③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④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
 
  ⑤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96填空2000填空)
 
  补充: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指南P41盛书P5)
 
  美国社会学家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语法性,合乎语法;可接受性,在情境中的得体性和实现性。(02年填空)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2000填空)
 
  A语言学能力:语音、词汇、正字法、语法、语义、听说读写技巧
 
  B社会语言学能力:功能、意念、场合、社会地位、性别、身份、心理因素、行为语言、语体等
 
  C话语能力:即连贯的话
 
  D交际策略:解释、迂回、改正、重复、忧郁、回避、猜测、语体转换、代码转换等
 
  1.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
 
  定义: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
 
  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
 
  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96年填空)
 
  语用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的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相关文化知识=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
 
  2.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定义: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
 
  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03填空)言语技能:(96年术语;99年术语;2001年填空)
 
  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是理解;读、写用于书面交际,是表达。
 
  3.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关系
 
 
二.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①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②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
 
  f. 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
 
  1971年,北语被撤消。
 
  ③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
  a. 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
  b. 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
 
  ④蓬勃发展阶段(70’s末至今)
  a. 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b.现在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c. 20世纪70’s下半期开始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98年选择)
 
  学历教育: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应用语言学(98年解释术语)
 
  d.学科建设
  1978年,第一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
  1983年6月,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4年6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语言教学研究所”在北京语言学院成立。
  1984年12月,“对外汉语”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e.学术机构
  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从“中国教育学会”中独立出来。
  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
 
  f.刊物
  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96年选择)
  1987年,北语创办了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学汉语》。
 
  g.师资
  1983年,北语首先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
  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研究生。
  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教学论”(后改为“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以及获准建立全国第一个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点。
 
  (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
 
  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01年选择)
 
  ①初创阶段(50’s初—60’s初)
 
  特点:
  a.重视系统的语法、词汇教学。
  b.以语法为主线,但同时强调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强调“四会”能力全面发展。
  c.培养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96年选择)
 
  ②改进阶段(60’s初—70’s)
 
  特点:
  a.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强调实践性的原则。
  b.提倡“精讲多练”。
  c.采用“相对直接法”。
  d.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注意学以致用。
 
  1977年《汉语课本》首先引入了句型教学。
 
  ③探索阶段(70’s初—80’s初)
 
  特点:
 
  a.对实践性的原则再认识。
  b.打破旧的、脱离实际的科学系统,代之以符合实践性原则的新的科学系统。
  c.引入了剧情教学,提出“听说领先”,形成“以听说法为主,结构为纲,兼顾传统方法”的综合教学法。
 
  具体措施:
 
  a.试验分课型,听说、读写分开。
  b.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阅读,改名为“综合技能课”。
 
  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以常用句型为重点。
 
  ④改革阶段(80’s至今)
 
  特点:
 
  a.引进“功能法”,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b.根据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与特点,提出“先读写,后听说”。
  c.按照语言技能分课型。
  d.对本科课程教学法有全面、科学的研究,9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e.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全国制订教学大纲)
 
  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99年选择)
 
  (3)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发展
 
  学科理论包括教学理论和基础理论两部分。(03填空)
 
  ①教学理论的研究
 
  A.开始于50’s—60’s初(十年初创阶段)
 
  1953年,周祖谟发表《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第一篇论文)(01年选择)
  1958年,《汉语教科书》出版。(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
 
  特点:
 
  a.一开始就注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对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教学区分开来,探索第二语言教学路子。
  b.在重视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四项技能的基本训练,强调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
 
  B. 60’s初—“文革”之前
 
  总结建国以来的教学经验。
 
  特点:提出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a.“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
  b.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
  c.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
  d.“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主要教学原则。
 
  ……
 
  C. 70’s
 
  特点:着重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a.在论述具体教学问题时,较多受到听说法、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b.把实践性原则定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教材编写中进行句型教学试验。
 
  c.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听说和读写作为两类课进行了分开教学。
 
  D. 80’s开始,真正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教学理论研究。
 
  a.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
 
  b.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c.对教学法原则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d.提出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
 
  E. 90’s以来,理论研究深化。
 
  逐渐引进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邻学科的理论成果。
 
 
 
 
三、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
 
  组成: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98年填空;03年填空)
 
  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98年填空)
 
  3-1.语言学
 
  (1)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参见语言学讲义)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2)汉语语言学基础理论(参见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讲义)
 
  (3)与语言学相关的跨学科分支学科理论
 
  理论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结构。
 
  社会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
 
  心理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心理)过程,过程是如何使结构去实现功能的,语言是如何被感知、理解和产生的。
 
  A.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放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中探究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从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中考察社会生活的某些倾向和规律。
  举例:拉波夫对纽约人卷舌音的经典调查语言变异研究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应用
 
  B.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举例:对儿童习得母语的一些研究
 
  3-2.心理学
 
  (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同心理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98年选择)
 
  为什么说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几乎与一切学科都有关系。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然包括对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
  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都离不开心理学理论。历史上的每一种教学法流派都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是对外汉教的重要理论支柱。一些热点问题必须将语言研究和心理研究结合起来。包括汉教在内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吸取营养。
 
  (1)跟语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基本概念
 
  A.注意
  a.定义:注意是人们对外界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刺激做出的选择性反应。
  b.注意有一定范围:指人在一瞬间内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c.注意具有稳定性: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或知觉指向相应内容上的时间。
  d.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同时注意不同对象的能力。
 
  B.知觉
  a.定义: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b.知觉的组织性:将输入的刺激组成有意义的整体。
  c.知觉的整体性:由知觉的完整模式补充或解释部分(不完整)的感觉。
  d.知觉的恒常性:指对于熟悉的物体,不管它的透明度、颜色、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变化,在知觉中的映像始终保持不变。
 
  C.记忆
  a.定义:指知觉到的信息被编码、转化、联系、储存、复述、回忆以及遗忘的加工过程。
  b.记忆编码过程:人脑将感官接收的信息转化为神经系统可传递和贮存的代码,信息代码化为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结节”储存于记忆库,人脑可根据需要从记忆库中提取编了码的信息来复述或记忆,但也可能因长久不提取而遗忘。
  c.短时记忆:以听觉、视觉编码;长时记忆:以语义编码。(03年填空)
 
  D.遗忘:与记忆相对,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联系。
  易迅速遗忘:机械学习的材料未及时复习。
  不易遗忘:有意义学习的材料,一般概念和原理。
  防止遗忘:改进学习方法,适当安排复习。
 
  (2)语言学习跟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个体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A.认知风格: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方式。(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96年解释术语)
 
  a.场依存性: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
  场独立性: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受整体背景影响。(指南P24)
 
  b.沉思型:深思熟虑,谨慎而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错误较少。
  冲动型:遇到问题急于作答,常常出错,元认知和记忆水平不高。
 
  c.容忍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能兼收并蓄。
  排他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小的类别,有时会拒绝与他想法不一致的内容。
 
  B.情感因素(见后: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
 
  a.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外国人学习汉语动机:掌握工具、升学、深造、研究、不明确。(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01年解释术语)
  b.态度: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恶以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性。(积极、一般、消极)
 
  3-3.教育学
 
  (1)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①底层结构:跟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的客观条件。
  ②基础结构:有关理论和一定的教学经验。
  ③主体结构: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测试。(教学活动四大环节 96年填空;99年填空)
 
  A.总体设计:分析各种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并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B.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
  C.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检验总体设计的内容。(01年选择;02年选择)
  D.成绩测试:不但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是推动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④上层结构:指教学原则。
  一方面是总体设计的一项内容,反映教学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是教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指导全部教学实践活动。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00年填空;96年填空;02年论述)(吕书P77)
 
  20世纪50’s末、60’s初,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
  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②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学习应是解决问题、创造和发现式的活动;
  ④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叁:历年试题及相关练习
 
  一、填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决定的。
  2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  的能力。
 
  4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5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
  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外汉语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___________的教学。
  8语言交际能力是言语技能和___________构成的。
  9记忆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10对外汉语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___________两部分。
 
  二、选择:
 
  1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
  A.《基础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2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___,该刊物为______。
 A.《汉语学习》 B.《世界汉语教学》 C.《语言教学与研究》 D.《学汉语》
  E.月刊 F.双月刊 G.季刊 H.双季刊
 
  3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________。
  A、80年代初 B、80年代中 C、80年代末 D、70年代末
 
  4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____。
  A、《初级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课本》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5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A、母语教学 B、外语教学 C、第二语言教学 D、对外汉语教学
 
  6《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A、王还 B、邓懿 C、吕叔湘 D、周祖谟
 
  7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
  A母语和外语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三、术语解释:
 
  1、第二语言(2003)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2、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3、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1996):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制约外,还要受语用规则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言语技能要通过操练才能获得。
 
  4、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四、论述:
 
  1、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2002)
 
  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或:实践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语言内容和语言材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语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快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2002)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于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
 
  答案
  填空:
  1、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教育学规律
  2、语言学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话语能力、交际策略
  3、读、写
  4、可接受性
  5、外语教学
  6、心理学、教育学
  7、第二语言教学
  8、言语交际能力
  9、长时记忆、短时记忆
  10、基础理论
 
  选择:
  1、C
  2、B G
  3、A
  4、D
  5、B
  6、D
  7、B
 
上一篇:对外汉语培训就业难有何原因 下一篇:对外汉语培训过程中的难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