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基本的塞音b, p, d, t, g, k, 送气清音与不送气清音的对立,知乎日经问题,不多说。然后是擦音。f(欸还真有一个好发的)s, sh, x, h。普通话的s(包括大多数汉语方言)发音方法是舌尖抵住牙齿,而大多数印欧语的s发音部位更靠后,是舌尖抵住齿龈或齿根,效果上来讲就是汉语的s听着更尖锐,而印欧语的s听着更浑。普通话的h跟英语的h不一样,实际上是软腭擦音(实际发音部位可能更靠后,我听不少北方人都发成清小舌擦音甚至颤音),跟西语的j和俄语的х差不多。sh, x的对立对外国人来说也是难点(山厦智博...),具体到发音上,x对于说英语的人可能发成[ʃʷ], sh则容易卷舌过度,听着不自然。 重点来了。塞擦音,z, c, zh, ch, j, q(这些拼音对外国人来说看着就很奇葩hhhh)和r,绝对逼疯一堆人。“什么汉语的塞擦音还区分送气不送气?”大多数印欧语的清塞擦音一反塞音常态,基本上都是送气的(至少是弱送气),因此z, zh, j的发音几乎是无解的。还有之前说过的同样的问题,z和c的发音位置和zh, ch与j, q的对立。总之能发好普通话塞擦音的外国人基本上都听不出口音了。r的发音比较微妙,基本就是和sh对应的浊擦音或近音,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很多都把英语的r代进去了,一听就能听出来。最后是鼻音m, n和边音l,大多数语言都有啊,这个总没什么难的了吧。错,这可是检验歪果口音的绝佳声母。来听听这些,四声 ,肉的发音,有没有感觉怪怪的地方,没错,声母发的太浊了,导致声调明显都低开。普通话仅有的四个浊声母m, n, l以及r实际上都有点不浊,发这些声母时略带紧喉成分,高开调(一、四声)尤甚。体会一下my和卖中m的区别(前提是你发的不是标准中式英语)。吴语区的人可以体会下“拎”和“零”声母的区别,会温州话的可以体会一下“表示挖的那个lau”和“漏”声母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