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文培訓學校與你淺談中國結的來源
Date:2012-10-23 15:55 From:tim
【
Print】
【
Closed】
【
Collection】
在早安漢語上海中文培訓學校裡經常有很多外國學生對中國的特色工藝品的文化與由來感興趣,“中國結”做為中國最具特色的也是最常見的民族手工藝品之一,同時還是人們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軟裝飾品,對它感興趣的人自然也不少,“中國結”也因此深得海內外人們的喜愛。大家知道它的由來嗎?今天上海中文培訓學校小編與大家一起淺談“中國結”的由來。
“中國結”是中國一種非常古老的編織藝術,它全稱為“中國傳統裝飾結”,是中國獨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一根根五彩的絲線,懸垂在居室四周,古樸而風情流轉。自然濃郁的生活氣息以及吉祥漂亮的中國結,既為主人祈福來年的平安富貴,同時也體現著主人不同的個性與審美觀念。中國結就像中國的書畫、雕刻、陶瓷、甚至於菜肴一樣,凡是愛好中國文化的海外朋友,瞧一眼便可辨認出來,這是由於其基本結構的特殊,導致其結形和功能與西洋結、日本結等有顯著的差別。
“中國結”做為一種古老的編織藝術,它具有悠久的歷史。上海中文培訓學校小編覺得一般越傳統的東西越不怕年代的推敲,如果我們要追溯“中國結”藝的淵源,那我們可,要從遠古年代的結繩紀事開始。據說當時“中國結”又叫盤長結,當時的繩結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用具,同時還具有記載歷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十分神聖的。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使用繩紋來裝飾器物,為繩結注入了美學內涵。除了用於器物的裝飾,繩結還被應用在人們的衣著、佩飾上,因此繩結也是中國古典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上海中文培訓學校小編所瞭解中國唐宋時期(西元7~13世紀)是中國文化、藝術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國結”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就始於這個時期,這一時期中國結被大量地運用於服飾和器物裝飾中,唐代的銅鏡圖案中,繪有口含繩結的飛鳥,寓意永結秦晉之好。在這時期“中國結”呈明顯的興起之勢。
明清時期(西元1368~1911年),“中國結”工藝的發展達到鼎盛階段,人們開始給結命名,為它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如:“方勝結”表示著方勝平安;“如意結”代表吉祥如意;“雙魚結”是吉慶有餘的縮寫等等,而在諸多日常生活用品上都能見到美麗的花結裝飾。其樣式繁多,配色考究,名稱巧妙,令人目不暇接,由衷讚歎。上海中文培訓學校小編覺的結藝在此時達到鼎盛,還可在古代詩人的詞句中看到這種現象,如“交絲結龍鳳,鏤彩織雲霞,一寸同心縷,千年長命花”。結藝已經到了“織雲霞”的地步,那足見其時的盛況了。
“中國結”的編制過程十分複雜費時。上海中文培訓學校小編覺的每一個“中國結”基本均以一根繩從頭至尾編制而成,並按照結的形狀、意義為其命名這也是中國結的特點。最後再將不同的中國結加以組合,或者中間以其它吉祥圖案的飾物做為搭配組合,形成了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富含文化底蘊的傳統吉祥飾物。
據上海中文培訓學校小編所瞭解,繩結在中國古代生活中的應用相當廣泛。最早的衣服沒有今天的紐扣、拉鍊等,系衣服多借助衣帶打結之法。中國人一向有佩帶飾物的習慣,飾物基本上都靠穿繩打結系在衣服上。古人有將印鑒佩掛在身上的習慣,所以流傳下來的漢印都帶有印紐。而古代銅鏡背面中央都鑄有鏡紐,可以繫繩以便於手持。古人喜歡用錦帶編成連環回文式的結來表達相愛的情愫,並美其名曰:“同心結”。
悠久的歷史和漫長的文化沉澱使“中國結”蘊涵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上海中文培訓學校小編覺得它不僅是美的形式和巧的結構的展示,更是一種自然靈性與人文精神的表露。因此,對傳統“中國結”工藝的繼承和發展是極有意義。由於變化結飾繁多而雅致,編用的線材除了棉、麻、絲、尼龍和皮線之外,還有金銀等金屬線材,更增強“中國結”裝飾的功能和適用的範圍。
上海中文培訓學校小編覺得無論是各種首飾、衣服配件和禮物包裝的美化,以及室內各種陳設器的裝飾,只要用到繩線綁的地方,都可以編上中國結來增添美觀,尤其是大型的中國結創新作品,就像書畫、攝影作品一樣,可做佈置書房雅室的壁飾之用。由此可見,形狀精緻典雅、變化萬千、而又兼備實用裝飾雙重功能的中國結,充分反映出中國文化的優美和深邃。
上一篇:
對外漢語學習——你知道中国重阳节的由来嗎 下一篇:
對外漢語學習小編與你淺談中國的傳統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