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中文

对外汉语新闻

對外漢語學習——你知道中国重阳节的由来嗎
Date:2012-10-22 11:33 From:admin007 【Print】 【Closed】 【Collection

        現在是農曆9月初,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在對外漢語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保留至今,那你知道中國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嗎?它又有什麽習俗呢?今天對外漢語學習小編就與大家一起來聊聊中國重陽節的由來與習俗。
       據對外漢語小編所瞭解“重陽”之意源于《易經》,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在中國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據對外漢語小編所知,中國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於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除了恒景的傳說以外,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其一,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局對外漢語小編所瞭解,《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到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說:“歲往月來,忽複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掃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遊戲等。
       據對外漢語學習小編所知,關於中國重陽節的習俗也是多種多樣的,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於是,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古代重陽節登高的起源于恒景傳說,雖有點荒誕但隨著歲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漸淡薄,登高已不再是為了躲避災難,而成為人們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氣爽、山青雲淡的時節。此時登高遠眺,使人心曠神怡,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許多地方都在這期間舉行登山會。
       九月初九的重陽節,也正是菊黃蟹肥時。菊花一團團、一簇簇,競相開放,千姿百態,非常逗人喜愛。人們喜愛的不僅僅是她美麗的容顏,更值得稱讚的還是菊花剛強的氣質,據對外漢語學習小編所了解“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离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吃酒賞菊花的风俗早在战国时就已有了。在深秋的冷風中,唯有菊花爭奇鬥豔,使秋日多了生氣,多了豔麗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賞菊的風俗一直保留下來。在蕭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園裡還舉辦菊花會、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情景,吸引著眾多的遊客。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纠音呢? 下一篇:上海中文培訓學校與你淺談中國結的來源